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教学观点

教学观点

教育绝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走进学生的世界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24-01-26 18:04:10 浏览量:16405

教育绝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走进学生的世界

 

      提及中国基础教育思想的变革,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学理念的不断演变,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于漪。

 在67年从教时间里,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她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育?

        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学生?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来看看于漪老师是如何理解的

01写错一个字,影响一大片

       22岁毕业后刚开始当老师,她给学生讲解“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她对学生说,“下里巴人就是通俗的,而阳春白雪是高雅的。”后来于漪读宋玉《答楚王问》,才发现自己教的不准确。“有客到楚国都城郢唱《下里》、《巴人》两首曲子的时候,属而和者数千人;唱到《阳春》、《白雪》两首曲子的时候,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到了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属而和者数人而已,因此曲弥高和弥寡……”时至今日,于漪还记得当年的“治学不精”,她用这件事情来告诫自己,基础教育是不能有半点差错的,因为它是伴随人的终生的。

 还有一次,于漪批改作文,对面坐着一位语文老教师。“他看着我写睡着了的‘着’字,羊字头下面一个‘目’,我把羊字头断下来了。他对我说,你要知道,你写错了就会影响一大片,你在黑板上写一个错字,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就写错了。”

做教师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要谦虚谨慎,好学不倦。于漪从此谨记在心。为了把语文教好,她决心拜众人为师,以两把尺子伴随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每次教研组开会,她都拿本子记,别人思考问题有精彩之处,她就用心听,认真记。还有一把尺子,她用来量自己的不足。每一次课上完,于漪都有“教后”,她记下学生的闪光点和自己备课的不足,用以发现备课的漏洞,从而掌握教与学的规律。  

02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有水平?于漪有个看法:一个班教好一二十个学生是不稀奇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那是千难万难的。当好老师,要有能力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为了研究学生的心灵世界,于漪甚至还研究了周杰伦和“还珠格格”。为什么?因为一个“还珠格格”就把初中女生全部打倒了,周杰伦起码打倒了百分之八十的高中女孩子。于是,于漪把周杰伦的磁带买回去听,还和学生们讨论。于漪对学生们说,她喜欢韩红的《青藏高原》,歌曲激昂高亢。可学生们说,“不好,太露了”;于漪也听腾格尔的《天堂》,喜欢歌曲唱出的浓浓乡情,可学生们也不同意她。“周杰伦好在什么地方啊?”于漪去请教她的学生,结果孩子们告诉她:“周杰伦的歌就是学不像,好就好在学不像。”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我们想的和学生想的距离有多大啊!”在于漪看来,当一名好老师,要懂得和孩子交流,做老师无论如何都不能误解孩子,不能随便对孩子说“不”。

       “不”是最没有力量的。教课也是如此。学生作文写不好,于漪不会对学生说“你怎么不行”,而是精心地指导,教学生“怎么写才能好、才能行”。于漪坚持:教育学生要多正面引导,让他们饮琼浆,对他们灌醍醐,这样学生才有精神养料。“教育绝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走进学生的世界”。

03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上世纪70年代,电视里直播了一堂于漪执教的语文课《海燕》。一时间,上海万人空巷,全国人民纷纷守在电视机旁,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仿佛在语文教师们的眼里,于漪老师就是教育界的“明星”。 

因为课上得好,于漪的每堂课都成了“公开课”,总数超过2000节。原崇明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陆一听过于漪整整一年的语文课,发现她上课从不会讲重复的内容。“课文虽然一样,但面对的学生总有不同,就要认真备课。”这句话影响了陆一的一生。

  她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有力推动了语文教育由“语言——文字“型教育到”语言——思维”型教育这一划时代转变的实现。面对21世纪信息革命的时代,于漪的教文育人的思想又为语文教育提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新世纪,她还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即要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将其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加强教师的育德能力。这与现在强调的学科核心素养完全一致,获得全国认可。

04学生是可变的X,老师的任务是用敏锐的眼光发现他们的优点

于漪带教过77届的两个毕业班,原本底子薄弱的学生们竟然在毕业时100%考取了大学。也正因如此,于漪被评为了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秘密在于抓住班级里的“小干部”,引导大家传帮带互相学习。教材跟不上就学《共产党宣言》,这样在高考中大获全胜。

   于漪认为,课堂不是教师锻炼的场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她反对教师“一言堂”,倡导将“我讲你听”式的线性教学结构,改为网络式、辐射性的互动教学。而且老师不是仅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而是面对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

   对于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和教育中的“抢跑”现象,于漪感到很不安。她认为,那些超前学习赚的是家长的钱,害的是孩子的青春。“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机械学习能够解决的,教育需要耐心、需要等待。”于漪说。

05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是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所有年轻教师来我家请我给他们的新书作序,我从不拒绝。现在的年轻人想要成长、要出头,真是不容易啊,我们要拉他们一把。”于漪说。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在她的发掘和培育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级教师”团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先后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

  退休后她逐字逐句审阅了全部12个年级的上海语文教材和教参。至今她有时上午要听4节课,下午开展说课、评课。于漪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她一生的追求与热爱。

于漪老师寄语

前文中,我们学习了于漪的事迹,了解了于漪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式。

 我们在向她致敬的同时,也应该回到自身,审视自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育?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看看于漪老师本人怎么说。

 1、教育就是滴灌生命之魂

教书和育人,“育人”是大目标,“教书”应该为“育人”服务。譬如语文教师,教文是他的天职,须千方百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听、读、说、写的能力,但教学生的“文”是为育学生的“人”服务的,只见“文”不见“人”,工作就失去了大目标。“教书”,说到底只是教书匠。在“教书”的同时“育人”,才有可能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如果把“育”理解为只是开发智力,或者理解为只是提高解题能力,这就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毛病,以这样的观点指导教学实践,必然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做教书匠,不花费太多的力气几乎都可以做到,而做一个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灵魂工程师,那就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需要用心血去浇灌。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头等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是每个任课教师应精心探讨、着力研究的课题。

 2、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育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善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学生世界的事无须喋喋不休,动辄下禁止令,管头管脚。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在关键处引导,坚持正面教育。几十年来,我教过各种类型的学生,面对这些丰富的“书”,我一本一本认真读,一点一点学习、领悟,逐步懂得师爱的真谛,也品尝到亦师亦友的无穷的乐趣。

为了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首要在“发现”上下功夫。教师要随时随地开放自己的感官,让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爱好、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人际关系等各种信息进入自己的脑中,分别储存起来,千万不能闭锁自己的感官。

   尤其是要锻炼自己的眼力,要有敏锐的目光,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特点、长处,哪怕是思想、言行偏差较多的学生,他们也有成长向上的闪光点,窥见他们心中的那“一角”,肯定,激励,引导,他们对我会报以灿烂的笑容,“笑”的音符也会在我心弦中弹奏。有眼力就要巨细不漏,越是细微之处,越不让它在眼皮底下溜走。撇一撇嘴,脸上掠过一丝笑意,目光中突然出现某种异彩,这些细微的表情、动作瞬息即消逝,如果能迅速捉住,和彼时彼地彼事联系起来思考分析,就可窥见学生心中的那“一角”,窥见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真实想法,大至社会、人生,小到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在这方面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3、做教师是一篇大文章

 我在学校里担任过各种角色,我觉得最难的莫过于上课。学校里每节课上得有质量,学校教育就天下无敌,但是把每节课上好谈何容易。做教师是一篇大文章,有学才有识,有学识才有胆识。教学的自信力来自教师深厚的学养。一个有胆识的教师必然是好学深思的,能够身体力行的。

   第一是好学。知识不等于文化,知识是一种本领,文化是一种素质。知识是文化的一小部分,是文化的基础。我们过去的一些大学的、中学的教师文化积淀很深,他们没有什么教学参考书,拿起一个教本来,就可以左右逢源。他们的文化底子好,学生再怎么问,他们也不怕。我们现在上课就怕学生问,一问就不知道怎么办,回答不上来。

   第二是深思。一个不会思考的人是成不了优秀教师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一定要深思。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浅阅读,为什么会误读,就是没有通过纷繁复杂的文字表象看到它的内核。

   第三是力行。事情是干出来的,绝对不是吹出来的,不是捧出来的。捧不出优秀教师,也捧不出领军人物。一定要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哪些做对了,哪些错了,用流行的话讲,就是反思。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真知。 

最后,我们以于漪老师的25条语录作结。

于漪教育语录

1.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2. 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

    3.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4. 教师的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只说明你的受教育程度,在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

   5. 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6. 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做人。

   7. 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来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开窍,会飞快进步,茁壮成长。

   8. 教育事业真是遗憾的事业。我教了一辈子的课,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

   9. 教育界有一个比喻,“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不太同意。知识会老化,知识结构须更新;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不是简单的“容器”!课堂里没有时代活水流淌,能与学生心灵碰撞、能使学生兴奋吗?

   10. 教师要有自信力,建立自己的教学人生。

   11. 我不断地反思,我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

   12. 教师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向学生撒播理想的种子、美好情操的种子,这样,这个孩子才能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既懂得做人的底线、有追求的目标,又有生存的本领。我想,这就是一名好老师应该全力以赴做的事情。

   13. 我觉得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所拥有的财富不是绝对挂钩的,关键取决于你对自己工作价值的理解和热爱。

   14. 在这个物质需求不断放大的社会里,作为一名教师,精神上的坚持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是说教师的物质待遇不需要保障,但是,不能过于追求金钱,如果人和钱之间画上等号,失去的就是精神,就是灵魂,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学生对学科感兴趣了,对学习有追求了。我一直以为学生的成长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15. 如果教育不追求德性与智性的统一,就是残缺的教育形态。难道,我们要培养的是只有好成绩但自私自利的学生吗?一些学校的口号和标语让人心惊肉跳,让人心寒,什么“眼睛一睁就是竞争”“现在不吃苦以后就抢不到别人的饭碗”,这哪里还有和谐友善,对这种错误的口号,这种伤害学生心灵的理念,教师一定要有批判精神。  

   16. 你要做到的就是“艺高胆大”。你把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点、整体框架、来龙去脉都吃透,怎么教都可以把学生教好。

  17. 教师提问的角度、运用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学生就会一下子被你触动。

   18. 把讲课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像改作文一样修改,之后背下来,再口语化。也就是把极其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成不那么规范的口头语言。每天,我脑子像过电影一样,把课堂上要讲的话规范化,力求做到出口成章。

   19. 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关键是“目中有人”,一定要去了解学生,对学生用心,也要对学生有信心,有耐心。

  20. 什么是教师?教师就是给学生点亮人生明灯的,当然首先要自己心中有太阳。教师心中没有太阳,怎么把阳光洒到学生的心中?经典就是点亮教师心中的明灯和太阳的。

  21. 学生的天就是你的天下,学生都是你的儿女。

  22. 基础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根基。为人师者, 当智如泉涌。为人师者, 思想当永远年轻。为人师者, 当为人之模范。为人师者, 当善读好书。选择了当教师, 就选择了高尚 。

   23. 教师要随时随地开放自己的感官,让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爱好、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人际关系等等各种信息进入自己的脑中,分别储存起来,千万不能闭锁自己的感官。

   24. 我们是想让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有话语权,我们要有中国教师自己的教师学!

   25. 教育无选择性,每个学生都是礼物,只要生长在这块热土上的孩子,都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爱他们,培养他们。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