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德育 >> 德育快讯

德育快讯

  • 走进鲜花盛开的五月,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母亲节”,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美德,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学会感谢母亲、感激生命、感恩生活,同时促进亲子有效沟通,激发孩子内在成长动力,营造家庭美好温馨氛围,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我校在5月7日向全体学生发起了“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主题感恩教育活动。活动前,各年级各班举办了激动人心的动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明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感恩;明晰了我校的校训"求真、创新、超越、感恩";也明晰了如何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感恩自己的母亲。母亲节当天,学生们将通过给妈妈一个拥抱,赠送妈妈一个礼物,给妈妈写一封家书,给妈妈洗一次脚,主动承担一项家务等活动表达对妈妈的爱,与妈妈携手共度母亲节。
    2022-05-20
  • 2022年4月11日,在周一升旗仪式上,教学副校长梁文智进行了主题为《为成长的美好争分夺秒》的专题播报。      梁校长首先向全体师生推荐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分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和教改实践六大板块,课程教学模块的资源覆盖了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每一个课时,每一节课都是国家级精品课,全国最优秀教师授课,所有资源都同步设计了练习、复习和随堂测试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课后作为对课堂内容的有益补充,自我进行难点解惑等,老师们也要有意识利用好这些资源,课堂可以作为教学片断,进行线上线下融合,课前、课后指导学生预习、复习……课余参与教师研修等等,目前教育部在征集这个平台的优秀应用案例,各教研组可以集中研讨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场景,让全国免费的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为我···
    2022-05-12
  • 学校广播社团的学生和省“金话筒志愿服务队”在一起
    2022-05-11
  • 清明节前期,为缅怀革命先辈、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烈士精神,石家庄市第二十五中学部分教职工党员和优秀团员代表到华北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CCTV4今日上午播出的《传奇中国节:清明》节目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赵敏占校长接受了采访。
    2022-04-30
  •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22-01-07
  •       金牛奋蹄奔大道,乳虎添翼舞新春!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美好温馨的校园氛围,充分展现二十五中学生的艺术才华和良好精神风貌,12月31日下午,学校隆重地举行了虎年元旦联欢会,全体师生参与了联欢活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而欢乐的时光。      各年级用不同方式的活动,展现年级特点,共迎2022年到来:      初一年级以“2022,心之所向,皆能如愿”为主题的元旦联欢会。各班精心准备了歌曲、舞蹈、朗诵、游戏、中国功夫等精彩节目,主题鲜明,高潮迭起,彰显了初一年级师生积极向上、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也充分展示了“双减”环境下的教育成果,为过去的一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2022-01-05
  •        2021年10月29日,石家庄市第二十五中学隆重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金柿子奖”颁奖典礼,教育处李术辉主任主持典礼。
    2021-11-20
  •  为了不断激励先进,有效树立榜样,以表彰为激励  以育人为宗旨,进一步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我校深入开展求真、创新、超越、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树立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意识。2021年11月15日,我校隆重举行高中奖学金颁发仪式,仪式由德育副校长杨会彦主持,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2021-11-18
  • 2021-10-20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推出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包括思政老师讲团课、思政教师讲时政、分享身边感人故事等,阎荣肖老师率先在初三年级开展了思政教师讲时政活动。
    2021-10-20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推出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包括思政老师讲团课、思政教师讲时政、分享身边感人故事等,阎荣肖老师率先在初三年级开展了思政教师讲时政活动。
    2021-10-18
  • 同心协力 共铸孩子美好未来       ---落实“五项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为进一步做好中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学生健康···
    2021-06-10